稳居民就业 保民本民生 许昌市人社系统让千家万户端稳“饭碗”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就业是较大的民生,一头连着老百姓的家庭生计,一头连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全市“学党史、办实事”的号召,全市人社系统主动作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居民就业。
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454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09%;失业人员再就业534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6.31%;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1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8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低于4.5%的年控制目标,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
“这组数据,折射出许昌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局面。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稳‘饭碗’,多管齐下造‘饭碗’,用好人口素质提升所孕育的新一轮人才红利,就业不仅保得住,而且必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人社局副局长吴强表示。
定政策、强保障,就业底线兜得牢
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稳”成为就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为聚焦政策引领、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市人社局相继出台了《2021年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落实2021年许昌市重点民生实事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专项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起了具有许昌特色、普惠共享、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在抓好政策落地落实方面,该局公布了就业政策和网上申请渠道,依托大数据精准推送政策信息,并对就业见习这一高频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政策解读,切实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稳定居民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我们坚持把稳定居民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1611’服务模式,全力保障居民就业。”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亚磊说。
什么是“1611”服务模式?具体来说——
“1”是摸清底数。该局把就业失业登记职能下沉到社区,居民可以在家门口登记就业失业情况,各级人社部门根据动态服务台账,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
“6”是该局针对居民就业,在全省首创的“六步工作法”:
排名前列步,求职登记,将居民的个人信息录入许昌市人力资源市场数据库,了解掌握其就业意向;第二步,就业失业登记,对符合条件的居民,帮助其办理就业创业证,促进居民能够及时享受各项就业政策扶持;第三步,就业指导,根据居民登记的个人详细信息并了解其就业意向,帮助其做职业生涯规划,再按照1比3的比例推荐就业岗位;第四步,鼓励创业,对于有能力、有条件、有创业意向的人员,为他们详细讲解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并帮助他们自主创业;第五步,职业培训,对于一些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但又没有技术、没有特长的居民,开展就业培训,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便于更快、更好地就业;第六步,跟踪服务,分类建立就业服务工作台账,每月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及时了解其就业状态,确保“不挑不拣,7天上岗”。
后边的两个“1”,是线上和线下全方位服务。即运用“互联网+”、云平台,我市居民可在许昌人社、i许昌、许昌公共就业网等线上就业平台,参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就业服务活动,与用人单位通过网络进行有效对接,随时随地浏览就业政策、人社资讯,自主上传求职信息。对于有就业意向的居民,人社部门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一对一、一对多远程招聘、远程面试等全方位服务。
拓渠道、挖潜力,重点群体有岗位
尽管今年就业形势好于去年同期,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仍十分突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面临更大压力。
为着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我市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扩大见习规模,提高见习补贴标准,鼓励企业留用见习生。截至4月底,全市已提供见习岗位328个,组织393人参加就业见习,拨付见习补贴26.8万元。
——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实行托底安置。今年新安置112名就业困难人员,全市公益性岗位人员达4138人。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通过广大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实现促进就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目的。
——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建立健全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政策体系,拓宽灵活就业渠道,把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促进灵活就业供求对接。
——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加大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公开考录招聘力度,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实现就业。
对有贷款需求、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今年前4个月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7亿元,直接扶持自主创业人员790人次,带动2996人实现就业;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载体建设,开展2021年度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创建评选活动,从中遴选一批示范项目,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切实做好创业培训工作,促进素质就业,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今年组织创业培训189期,培训10628人,拨付培训补贴106万元……在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同时,市人社局还聚焦创业带动,实施“创业扶持工程”,对有创业意愿的群体,提供“培训+场地+资金”一链式服务。
助企业、渡难关,手中“饭碗”更稳
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现象,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市创业保障中心副主任郝恒介绍,2020年我市积极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全市共为351家企业发放应急稳岗返还补贴2.59亿元,惠及职工3.92万人;共为622家企业发放普通稳岗返还补贴2050万元,惠及职工5.11万人。
“2021年我市失业保险在保就业工作上主要表现在延长阶段性降费率政策,即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2022年4月30日,其中,失业保险费率仍按1%执行。”郝恒说,经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与2%费率相比,全市共为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6020万元,预计2021年全年共为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1.44亿元。
为保就业、稳就业,国家出台了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减免期限为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那么,今年我市在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就业岗位、带动居民就业方面还有哪些政策?
市养老保险中心副主任李忠伟说,今年,我市将继续落实社保费减税降费政策。一是降低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19%降至16%;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至16%;个人缴费比例不变,还按照8%执行。二是调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以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核定后较低和较高缴费基数分别为2464元和12318元,较2019年4月及以前分别降低199元和999元。三是稳定养老保险缴费方式。按照现有的社保部门核定、税务部门征收的征缴方式,妥善处理好企业历史欠费问题,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严禁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避免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整个政策可以高度概括为‘降、调、稳’三个字,降低缴费比例、调整缴费口径、稳定缴费方式工作已于2019年5月1日起全面落实,养老保险每年可为企业减负4.52亿元,职工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受影响。”李忠伟表示。
“目前,虽然我市就业形势整体比较平稳,但经济下行和疫情的叠加影响,稳岗位、稳就业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培训见习工作、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上发力,进一步稳定全市就业形势,为‘十四五’开好局奠定坚实基础。”吴强表示。
来源:许昌报业传媒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