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2022年度森林许昌生态建设实施方案通知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2022年度森林许昌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12月10日
2022年度森林许昌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森林许昌生态建设,打造生态强市,依据《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着力加强资源管护,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加速建设森林许昌,为许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之基。
二、目标任务
2022年,森林许昌生态建设营造林任务52750亩。包括:造林任务16764亩(飞播造林10000亩、人工造林6764亩),人工育苗780亩,花卉苗木改培20000亩,中心城区园林绿化面积1006亩,森林抚育14200亩,创建果树进村示范村55个。
三、重点工作
(一)聚焦提质增效,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统筹国土绿化和耕地保护,深入挖掘城乡绿化潜力,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聚焦提质增效,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持续增加森林面积,稳步提高森林质量,着力提升我市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1.深入推进果树进村。以“乡村林果化”为目标,结合全市小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围绕“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做文章,充分挖掘乡村绿化空间和当地传统果树栽植习惯,在乡村道路、庭院、村庄出入口、公共活动空间及拆违清理后的空闲地等种植果树,深入落实村庄“四增”,做到见缝插绿、能绿则绿,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瓜果飘香的许昌乡村绿化新格局。按照“一村一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建设思路,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发挥果树进村示范村带动、辐射作用,重点选择村两委班子工作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村内空闲地多,村容村貌整洁、临近干线公路或与建成的果树进村示范村临近能形成规模效应的村庄作为全市2022年果树进村示范村进行建设打造,由点及面推进果树进村,为乡村振兴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乡村绿化美化任务1100亩,创建果树进村示范村55个。
2.完善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围绕我市高速公路、高铁、铁路、国道、省道、县乡道和河道等主要廊道,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精神,按照铁路、公路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5米,其中县乡道路不得超过3米要求,进行查缺补漏,对绿化质量不高,缺株断档的进行完善提升。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21〕29号)和《河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生态廊道完善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林生字〔2021〕46号)要求,做好与国土空间利用规划和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衔接,依法依规将生态廊道内侧50米范围内的土地规划为林地。同时对照现状监测调查,完成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内侧50米生态防护林带的新建和完善提升。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生态廊道绿化1614亩,其中南水北调两侧防护林带新建1354亩,完善提升160亩,其他廊道绿化100亩。
3.巩固农田防护林建设。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乡道、村道、生产道路和河流沟渠林带作为骨干,有计划、分步骤整体推进农田防护林改扩建,消除林网空档,致力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和建安区要至少明确一处新建农田林网和一处完善提升的农田林网作为2022年重点农田林网示范方进行打造。示范方要求按照300亩一个网格标准,打造控制面积不少于5000亩,栽植树种以高大乔木和乡土树种为主。鄢陵县沙化土地地区要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选择抗风、耐干旱瘠薄,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优良乡土乔木树种,营造防风固沙林,提高防风固沙能力。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农田防护林建设任务500亩,平原防风固沙林建设任务1000亩。
4.加强山区生态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要求,结合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飞则飞。在年降水量偏少的山区困难地,通过开展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重点以自然修复为主,增加林草植被。在水利条件便利的自然修复能力较差的浅山丘陵区,发展沟域造林,持续推进山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加强统筹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形成规模化经营,培育特色经济产业。在生态破坏严重的矿区,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深化“三山”(露天矿山、废弃矿山、绿色矿山)综合整治,通过“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分类施策,分类治理,开展矿山生态修复,较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绿水青山。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山区生态林建设任务12550亩,其中飞播造林10000亩,人工造林2550亩。
5.中心城区绿化。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生态园林、节约园林、民生园林”理念,围绕园林绿化建设景观化、适量化、效益化,以新建道路为主建设绿化精品,以提升道路游园为辅打造特色亮点,推进园林绿化增量提质。2022年,全市中心城区园林绿化项目共四大类46项,绿化面积1006亩,绿道长度30.3公里,总投资概算20168.7万元。
6.精准开展森林抚育。根据森林发育规律和森林经营目的,在幼林阶段,通过对新造幼林进行割灌、除草、土肥水综合管理等抚育措施,严格封山禁牧,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郁闭成林。在中龄林阶段,通过修枝、透光伐、卫生伐等抚育措施,可稀疏林木密度,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改良林内光照和通风条件,创造林木生长良好的环境,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树种组成,增强林木生命力,促进早日成林成材,并有效降低森林火灾及林木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在近熟林阶段,综合采取抚育间伐、补植补造、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调整树种组成,优化森林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着力构建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森林抚育任务14200亩。
7.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创建。深入挖掘镇村街道、背街小巷、广场游园、机关企业、医院高校、农户庭院的造林绿化潜力,以省级绿化模范乡镇和省级绿化模范单位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拓展绿化空间,提升森林质量,弘扬生态文化,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持续深化森林城市创建体系,加快建成“一中心四组团”的省级森林城市群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鄢陵县要深化创建成果,对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标准,逐项进行核实,查漏补缺,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正在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的县(市)要按照《河南省省级森林城市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迅速召开动员大会,逐级逐部门分解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任务,制定量化细化台账,倒排工期,强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确保经过两年建设期后高质量通过验收。2022年,长葛市、襄城县要完成《省级森林城市规划》备案工作,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实施,积极报送创建信息。
(二)全面推行林长制,着力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保护发展林草资源长效机制。落实各级林长组织对辖区内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等具体责任。
8.加强林地管理水平。强化森林资源“一张图”建设、应用和维护更新,做好“一张图”与国土“三调”数据的对接融合,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统领下,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科学规划林业发展空间,编制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其他基础数据处理,开展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摸清各类林地面积、森林、林木蓄积;持续开展年度森林督查和打击毁林专项行动,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切实遏制非法占用林地、湿地、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行为,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依法控制采伐。全市森林、林木采伐量不突破年森林采伐限额,林木凭证采伐率、办证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率达到95%以上。
9.全面保护湿地资源。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适度利用的原则,严守湿地面积保有量红线,对湿地资源实行全面保护和总量管控,湿地面积只增不减,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加大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恢复力度,构建以湿地公园为主体、小微湿地保护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从而进一步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巩固扩大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和襄城北汝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果。加快完成禹州颍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和鄢陵鹤鸣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按时提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持续推进建安饮马河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和襄城颍河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确保发挥其较大生态功效。
10.提升森林防火水平。扎实推进森林火灾风险普查,为森林防灭火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有序推进视频指挥系统、防火隔离带、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加强专业半专业队伍建设,持续深化防火码、互联网+督查系统推广应用,提升森林防火基础支撑能力。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群防群治、综合促管”的原则,完善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压实森林防火责任。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严格野外火源管控,加强值班值守和督导检查,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年度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
11.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实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建立属地+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病虫情监测预警,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提升末端发现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继续在生态廊道等重点生态区域开展飞机防治林木病虫害,扩大实施无人机精准防治,防止出现大的灾害。鄢陵县、襄城县、魏都区、建安区等地要加大工作力度,降低疫点数量和发生面积,力争早日解除美国白蛾疫区。园林、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做好本部门管理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9%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
(三)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林业产业。
12.稳步推进花卉苗木产业的提档升级。按照“稳规模重集聚、调结构提档次、延产业促融合”的发展思路,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积极推进花卉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花卉苗木特色品牌。要继续加大对鄢陵县花木老区的改造提升,转变花木产业发展方式,继续加大园林景观化经营推广力度,突出抓好特色园、专类园、精品园建设,提高苗木标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要继续发挥鄢陵蜡梅产业优势,弘扬蜡梅产业文化,引导蜡梅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鄢陵蜡梅产业发展后劲,提升“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花卉苗木改培任务20000亩,完成育苗任务780亩。
13.大力培育森林康养旅游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19〕20号)文件精神,依托我市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优势,指导各县(市、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以及采摘观光等休闲林业,加大森林旅游康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适应不同需求的森林人家、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等新兴森林康养市场,积极申报高级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康养布局。2022年,全市计划建设1个森林康养基地。
14.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加强林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普及,着力打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发放林业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在林业政策、新品种培育、林木良种引进、优质速生丰产林培育、生态防护林体系构建、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生态综合治理与恢复及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对林农、林企提供技术指导、人才培训、信息共享等全方位服务。探索建立技术人员挂钩联系制度,实行分片包干,以培养乡土林农技术骨干为重点,参与营造林、管护全过程,全面提升森林许昌生态建设质量和水平。
四、进度安排
排名前列阶段:2022年1月底前,年度造林任务完成过半。
第二阶段:2022年3月12日植树节前,年度造林任务大头落地。
第三阶段:2022年4月底前,年度造林任务全面完成。
五、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森林许昌生态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高位推动森林许昌生态建设。各级政府和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强化沟通协作,通力配合,合力推进森林许昌生态建设工作,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建设格局。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结合省、市要求,因地制宜、科学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抓好任务落地上图和建设质量,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二)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做好对森林许昌生态建设资金保障工作,积极吸纳企业、大户、集体等社会资金参与国土绿化建设,拉动社会投资、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激活森林许昌生态建设内生动力。各县(市、区)要盘活现有林业专项资金和贴息资金,切实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要有效整合乡村振兴、农业开发、国土整治等方面资金,用于森林许昌生态建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积极争取国土绿化、森林资源管护、湿地等生态保护体系、林业产业发展等林业专项资金,助推森林许昌健康发展。
(三)严格规范绿化建设。各地要组织制定绿化年度实施方案,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性等因素,科学制定年度绿化建设实施方案,合理确定绿化目标任务等。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在使用林地造林绿化基础上,深挖山区困难地、沙化土地、农村四旁隙地、废弃矿山、城市留白用地等绿化用地潜力,实行绿化地块落地上图入库精细化管理。结合立地适应性、植被生长特性、区位主体功能需要,适地适树选择绿化树种草种,优化林种草种结构,增加造林树种多样性。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要求,结合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通过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飞则飞、封飞造结合等方式科学开展绿化建设。
(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森林许昌生态建设的社会性和公益性,营造森林许昌生态建设浓厚氛围。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生态康养基地等作为普及生态保护修复知识,弘扬科学绿化理念的重要阵地,依托“世界湿地日”“世界森林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植树节”“爱鸟周”等活动,开展主题宣传,强化和凝聚全社会生态保护共识,使生态建设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探索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全民参与植树的新形式,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注森林、保护生态的强大合力。
(五)不断强化督促指导。各级政府要将森林许昌生态建设列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进行重点督导。市林业和花木园艺发展中心对各县(市、区)森林许昌生态建设进行全面指导,市城管局负责对中心城区绿化进行指导,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各重点工程宣传力度,并进行跟踪报道。各指导主体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促其整改。继续采取“一周一通报、两周一排名、一月一观摩”的指导制度,对森林许昌生态建设进展缓慢、质量较差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实行效能告诫;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影响全局工作的,按照《许昌市林业生态建设问责暂行办法》进行问责。
来源:许昌市人民政府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